- Jan 25 Tue 2011 14:58
神乎其技
- Jan 25 Tue 2011 12:36
北新道場八極拳格鬥基礎週六班2011年01月08日紀實

本次上課的新課程是「馬步攔捶」,一開始都以為「馬步攔捶」與「馬步衝捶」應該只是角度的不同,但運用起來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這個動作很巧妙,分上下半身,上半身可採棍采手,是槍法的運用,下半身可採曲線入身,與三才步有不同的分別,另外胯的角度也很重要,要能足夠出腿。另外網上比較常看到的門派此招的用法採攉打或挑打,這是不同點之一這裡作個註記。
- Jan 24 Mon 2011 23:57
雙手劍
日本兵法大家宮本武藏五輪書地之卷有云:用單手握刀的力量,很難砍倒敵人,這時,你就會自然地改用雙手了,正因為這樣,所以對此就無須做太多的訓練了。「二刀」其實是學習單手操刀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先讓人習慣於用單手運刀。
- Jan 24 Mon 2011 23:03
態度
杜召棠之游身連環八卦掌第10頁中有談到步法要練清,前陣子與其他教練談到,這個清是什麼意思,是「清」晰?還是「清」濁?或是「輕」重?還是都可以?這是個好問題,研究學問時需了解到作者的想法是什麼?我確實知道嗎?我能夠做的出來嗎?我的意見是什麼?也需要能夠實驗出來。博學、審問、慎思、明辯還要能篤行,有時候標準答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態度,是輕輕放過還是從不疑處有疑?這就要看有沒有放在心上了。圖為老師讓紀教練作青龍探爪一式討論步法的坐胯。
- Jan 24 Mon 2011 21:30
中正紀念堂八卦掌傳承週六班2011年01月08日紀實

杜召棠之游身連環八卦掌第10頁中有談到步法要練清,前陣子與其他教練談到,這個清是什麼意思,是「清」晰?還是「清」濁?或是「輕」重?還是都可以?這是個好問題,研究學問時需了解到作者的想法是什麼?我確實知道嗎?我能夠做的出來嗎?我的意見是什麼?也需要能夠實驗出來。博學、審問、慎思、明辯還要能篤行,有時候標準答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態度,是輕輕放過還是從不疑處有疑?這就要看有沒有放在心上了。圖為老師讓紀教練作青龍探爪一式討論步法的坐胯。
- Jan 23 Sun 2011 23:00
壯-英雄獨立
今日下課後與學員討論怎樣練功才會長的壯:以格鬥八極拳來說,只要體勢對就會越練越壯,依他的狀況我提醒他三個重點:一是涵胸二是呼吸三是沈墜,再來就是不斷重覆;涵胸要如華蓋張起讓空間充份,呼吸要如橐籥鼓納深闊,沈墜要如鐵樁入地直插,這樣不斷的練習自然可將氣、力養足,如要說有速成法就是今天吳教練教他的小八極起式-英雄獨立,這是原點也是明白的指出格鬥八極拳的沈墜練法,希望下週能夠看到他壯起來。
- Jan 23 Sun 2011 22:32
中正紀念堂八極拳傳承週六班2011年01月08日紀實

今日下課後與學員討論怎樣練功才會長的壯:以格鬥八極拳來說,只要體勢對就會越練越壯,依他的狀況我提醒他三個重點:一是涵胸二是呼吸三是沈墜,再來就是不斷重覆;涵胸要如華蓋張起讓空間充份,呼吸要如橐籥鼓納深闊,沈墜要如鐵樁入地直插,這樣不斷的練習自然可將氣、力養足,如要說有速成法就是今天吳教練教他的小八極起式-英雄獨立,這是原點也是明白的指出格鬥八極拳的沈墜練法,希望下週能夠看到他壯起來。
- Jan 22 Sat 2011 22:10
中正紀念堂中國劍傳承週六班2011年01月08日紀實
老師練習雙手劍後這次練習雙棍,雙手等長單節棍,這張照片無看之下有點像在擂鼓。在印象中其他門派形狀類似的兵器只有菲律賓魔杖與程派高式八卦掌的雙藤棍,比較少見,作個紀錄。
- Jan 21 Fri 2011 23:58
步隨身移生生不息
這次是今年的第一堂課,我們嘗試著讓身體依體勢自動繞圈跑步,透過擰旋來產生向心力,讓向心力與離心力達到一個平衡,透過體勢調整改變自身的公轉速度。由實驗得知如果沒有坐胯跑起來身體與腳一定無法呈一直線的。而我們要讓身體追著這個「勢」而跑,而不是用腳來帶動身體跑,也就是「步隨身移」,機車轉彎時呈現一個傾斜夾角。隨斜但穩,這也是一種奇正相生、又生生不息嗎?而速度越快,心就要越靜,仔細感覺空間的流動。暢揚在公轉的航道上。
- Jan 21 Fri 2011 18:56
台北縣八卦柔身掌週五班2011年01月07日紀實
這次是今年的第一堂課,我們嘗試著讓身體依體勢自動繞圈跑步,透過擰旋來產生向心力,讓向心力與離心力達到一個平衡,透過體勢調整改變自身的公轉速度。由實驗得知如果沒有坐胯跑起來身體與腳一定無法呈一直線的。而我們要讓身體追著這個「勢」而跑,而不是用腳來帶動身體跑,也就是「步隨身移」,機車轉彎時呈現一個傾斜夾角。隨斜但穩,這也是一種奇正相生、又生生不息嗎?而速度越快,心就要越靜,仔細感覺空間的流動。暢揚在公轉的航道上。
- Jan 20 Thu 2011 18:46
2011年01月09日石正人教練八卦掌心得分享

那日幾個師兄弟晨間聚會,想說聊天不如聊聊武學,就找個白板,討論近日對八卦掌的心得,這次主題是「角度」與「擰旋」及「重心」,我們試著討論在走掌的時候,到底是什麼對準圓心呢?是頭?是手,是丹田,各派說法似乎不盡相同,有的講的與作的還不一樣。而擰旋到底是擰在那裡?是擰在手上?身上?腳上?如果是在身上是在身上的那裡?…走掌時重心是要在前腳還後腳,會有什麼不同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這裡作個紀錄。
- Jan 19 Wed 2011 23:55
死生之間有大恐佈話養生送死
死生之間有大恐佈。今日去加護病房看一長輩,因為年齡、病痛關係他整個人的心跳血壓呈現不穩定,看著出面色泛黃的他,讓我感歎再健康的人也會因歲月而讓生命漸漸流逝。在醫院中常看到生、老、病、死,這好像是一個不變的循環,難道人生只能這樣子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心想人生當中應該要做些什麼,否則好像自己白走過這一遭;若不只是這樣那我又能走出什麼樣的路?
- Jan 19 Wed 2011 22:56
台北縣八卦柔身掌週五班2010年12月31日紀實

死生之間有大恐佈。今日去加護病房看一長輩,因為年齡、病痛關係他整個人的心跳血壓呈現不穩定,看著出面色泛黃的他,讓我感歎再健康的人也會因歲月而讓生命漸漸流逝。在醫院中常看到生、老、病、死,這好像是一個不變的循環,難道人生只能這樣子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心想人生當中應該要做些什麼,否則好像自己白走過這一遭;若不只是這樣那我又能走出什麼樣的路?
- Jan 18 Tue 2011 23:54
味道不對
拳彥云:「一練拙力如瘋魔…」,八極拳是火性拳種,拳如果打的拳沒有火爆特性、不夠兇氣,也就是沒有「瘋魔」的寫照,對手看了不會怕,那這就不是八極拳應有的樣子了,這次上課老師針對了「馬步衝捶」對我們作了研習,同樣的招式,勁法要分明,如在五形即是金、木、水、火、土,八極拳對於火性的體驗要深刻,否則只是練八極拳的拳套、招式用的不是八極拳的勁法,那八極拳的益處就沒有得到,可惜了,常見的評語就是:味道不對…^^
- Jan 18 Tue 2011 23:02
中正紀念堂八極拳傳承週日班2010年12月26日紀實

拳彥云:「一練拙力如瘋魔…」,八極拳是火性拳種,拳如果打的拳沒有火爆特性、不夠兇氣,也就是沒有「瘋魔」的寫照,對手看了不會怕,那這就不是八極拳應有的樣子了,這次上課老師針對了「馬步衝捶」對我們作了研習,同樣的招式,勁法要分明,如在五形即是金、木、水、火、土,八極拳對於火性的體驗要深刻,否則只是練八極拳的拳套、招式用的不是八極拳的勁法,那八極拳的益處就沒有得到,可惜了,常見的評語就是:味道不對…^^
- Jan 17 Mon 2011 23:25
北新道場八極拳格鬥基礎週六班2010年12月25日紀實
你不知意外什麼時候會發生,問題是你作好準備了嗎?就如同武術不是只有一個"我的發勁很強"就吃遍天下。這次上課老師練習時被倒下的對手拖倒,身體自然反應迅進利用前受身將拖力御除,並於滾到鏡前瞬間旋轉避免撞到玻璃。這可以看得出來不需要護墊受身也可以使用,也就是在危急時,如騎機車遇到事故瞬間身體就會自然反應。如何練習受身呢?那您要知道地板的力量。
- Jan 17 Mon 2011 17:52
受身與親地性
你不知意外什麼時候會發生,問題是你作好準備了嗎?就如同武術不是只有一個"我的發勁很強"就吃遍天下。這次上課老師練習時被倒下的對手拖倒,身體自然反應迅進利用前受身將拖力御除,並於滾到鏡前瞬間旋轉避免撞到玻璃。這可以看得出來不需要護墊受身也可以使用,也就是在危急時,如騎機車遇到事故瞬間身體就會自然反應。如何練習受身呢?那您要知道地板的力量。
- Jan 16 Sun 2011 23:51
旋轉、自轉、公轉
鷹翔旋轉時,起於虛式,結束也是虛式,開始、結束都是準備,旋轉時需如一「穩定」的圓錐體,底盤穩定但不需沈重,注重坐胯,旋轉時軸心需穩定,否則轉快時易暈眩。八卦掌走圈是以對手為圓心,如同衛星繞恒星;而原地擺步或扣步旋轉時是以自己為圓心,如同行星自轉;鷹翔練習有點類似兩者的結合,在自轉中同時前進,這也是行星運轉的方式,這是腳的部份。對手如果是一條線,你是一個圓,兩者第一次接觸就只會是一點而已,如同圈上的切線,透過身法將傷害避免,這是身體防禦的部份。
- Jan 16 Sun 2011 21:33
中正紀念堂八卦掌傳承週六班2010年12月25日紀實

鷹翔旋轉時,起於虛式,結束也是虛式,開始、結束都是準備,旋轉時需如一「穩定」的圓錐體,底盤穩定但不需沈重,注重坐胯,旋轉時軸心需穩定,否則轉快時易暈眩。八卦掌走圈是以對手為圓心,如同衛星繞恒星;而原地擺步或扣步旋轉時是以自己為圓心,如同行星自轉;鷹翔練習有點類似兩者的結合,在自轉中同時前進,這也是行星運轉的方式,這是腳的部份。對手如果是一條線,你是一個圓,兩者第一次接觸就只會是一點而已,如同圈上的切線,透過身法將傷害避免,這是身體防禦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