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需要細細品嘗與享受…這裡有圓明武學眾學員以半年達成「用國術對打的夢想」的經驗分享。

目前分類:初習者雜記 (2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篇有兩個讀法,1是先看文字再看影片,2是先看影片再看文字^^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最新的這兩本心中挺感概的,要先從修羅之門這本漫畫說起,十多年前修羅之門的內容:陸奧圓明流在日本是號稱空手格鬥千年不敗的神話,修羅之門是如今傳人主角陸奧九十九的故事。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國術論壇曾對「RTHK功夫傳奇II之再戰江湖03:威風八極」作一些資料紀錄,圖為該影片中圓明武學出現的畫面。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mKj1snuSnA 
這部片是武友A.C兄分享的,讓我想起武術中手法的巧妙處^^同樣是拳打不知…歷來「手法」是中國武術的一個特色,機乎沒有一個中國武術不強調「手法」的,例如:八卦掌名家閻德華先生在少林破壁此書中就列有三十四手法…可見不論中國武術或日術武術對「手法」都抱著非常重視的程度,…摘自格鬥八極拳之八極連環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補手片段-數學家與心理醫師的對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L3v6Godjw )
我與老師在台灣國術論壇中聊到傳承,他曾說:唉!傳承有時是很炫的名詞,但有時也很沉重,棋靈王中的鬼魂「佐為」流轉時空中,只為了找到「進藤光」而非「虎次郎」,為什麼呢?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年看的「棋靈王」在網路上我發現有個我喜歡的結局,這個結局聽說也是同人版,但我覺得寫的很好(為什麼又是同人版?)…就當作是我對這部作美好的回憶吧…希望成為一個探究武藝真相的藝術家,也追求著藝術的「神乎奇技」,我猜測在圍棋的雙人世界裡最大的喜悅是「棋逢敵手」,如同對打是雙人的藝術,除了勝負外還有藝術頂端的叫好。看到網路上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上面這段影片-第56局-千年的答案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同人版非官方結局是由田嶋‧T‧安惠所繪製。令人感動!小叮噹是童年的回憶…這個視頻中在3:20處有一句話:(大雄)他是可以帶領現今的時代連結上未來極度重要的(人)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第七》)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諺云:「力從地起,拳由心發。」看到這句話不禁想起格鬥八極拳小八極拳中的「開弓射雁」或許也適合詮釋,馬步轉換成弓步時,需將馬步扣地圓襠沈墜之力透過胯部旋轉,將力從地引起而上集中於丹田,此為下半身之結構,為「為力從地起」;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次中國術術傳承班來自加拿大的 Calvin 與 Parker 有為期兩週約4堂(Paker一週2堂)的課,由於是短期班,老師思考要怎麼讓他們最有意義?任何武術在短期大成是不可能的,但基本的觀念是一定要學的,初學劍法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觀看學習進度,近年來我發現我的進步不如意,經反省很大的原因是出於所謂的「小聰明」,因自以為是而不願意按步就班完成事項,導致我的進步也就慢了,再細緻一點說明是因為我忘了當初我是怎麼進步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刀與人如同車與駕駛,如果不管速度,自排車將車速定於固定檔,車將一直往前走,人只要控制方向,就可駕車到到目的地,此為「人隨車行」(不可能人扛起車跑吧,不實際也沒那麼大的力量)。刀也有一股能量,劃開空氣的力量,這股力量來自於刀的形態及刀與環境間的關係,刀不同棍、劍、槍、戟,刀與空間、引力之間的關系是什麼?這次的主題仍我未能掌握的「橫刀法」,我想橫刀法首先要抵抗引力才會使刀輕,刀輕才會快,所謂輕刀快馬是也,我還是努力參悟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到底如何讓刀飄上來呢?如何讓刀「舉重若輕」?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週開始進入「左右塌掌」的課程:接手時步法採用三才步走外側,接手時重點在將力量放在對手的前手上,此為一向下之力,因此不宜用末稍出力,否則對手容易借力前進、出另一手誘導對手防禦後採手控制,當此手控制對手雙手後,空出的另一手就可自由攻擊對手頭、脅、腰等部位。攻擊時可用拳、掌、爪,手用塌掌可由下往上打,也可由上往下打。套路怎麼練就怎麼打,但需走連環。^^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張圖的前一秒是雙人對峙圖,然後紀教練一拳擊出,老師透過八卦掌中鷹翔的身法轉到紀教練的後方,形成如同紀教練的影子般,如影隨行,瞬間取代了對手的重心,之後可使用獅子張口、大鵬展翅、丹鳳朝陽…等技可攻擊的地方很多,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在台灣學拳常聽到「招勢」、「形勢」,招勢不同於招式,形勢也不等於形式,如同有些八極拳門派所謂的金剛八勢就不會寫成金剛八式(不過我看中國大陸那邊好像是用這個"式",但有些名家開始也將"形"與"勢"混用)。我在剛學拳時對這個「勢」字常搞不太清楚,後來經老師提點後才有些了解,我們常說"勢"力範圍,勢通常含有無形的氣質。形是外在的動作,形意拳好像有外形內意之說,這個"勢"與"內意"都是抽象的東西,如果真要解釋,我會說勢是身體操作招式所產生的「張力」,這股無形的「張力」將會形成某種氣勢,故學習中華武術不能不懂這些無形(或抽象)的東西,故我們常說國術是「字訣」的武術,我也常反省著我對這些武術中的字訣了解程度多少,就是對這個武術了解多少,而不是一味的苦練。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現今社會不要說是長兵了,短兵也是不易攜帶的,兵器中刀與劍的差別在哪?乃至刀、槍、劍、棍、戟的差別在哪?中間可相輔相成的部份是?不可逆的是?可幫助拳法的是?我在學習兵器的過程中總是會思考著,畢竟人生有限,您不可能用一生的時間練一個都不太可能用到的兵器,這個兵器一定是對我武術教育有益的,否則練習的意義是不在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次上課在休息聊天時,令在場只為學習養生氣功者非常的驚訝!學員對每次上課所練習的呼吸法「巽風喜息」竟然也可以發勁(參考下方起巽風勁法),原來是只是呼吸的"養法"竟然在吞吐浮沈之間可轉換成"用法",雖然此班以養生氣功為主,但武術本來就有養法、練法、打法、演武之別,但不能差太多,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0 Sun 2011 23:58
  • 起疑

張相片
該週是左右攔捶最後一堂課,做個總結思路,一般而言,八極拳直來直往,會有一個類似弧線前進的步法令我第一次接觸時覺得意外且心喜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9 Sat 2011 23:56
  • 演變

張相片
這日有新生緯詳來報到,緯詳在學校是練網球的,這是第一次上課,從最基本開始,也就是柔身操開始。除了動作外當然也介紹了本門柔身八卦掌中的身形四相:龍騰、虎踞、鷹翻、猴相即本門八卦掌基本身形觀念。談到此處,據我觀察影片及資料研讀,這個象形並不是每派八卦掌都有,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沈墜勁是八極拳的特色,但初學者做起要不是不夠沈墜就是不夠輕靈,沈有重的意味,墜有向下的意味,既然都是又重又向下怎會有輕靈浮力呢?要確實體會必需了解到何為謂沈之力與浮之力?舉常見武訣,「肘」、「氣丹田」、「鬆腰胯」…具沈之力,「涵胸背」、「虛領頸」…則具浮之力,雖是如此但確實做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