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需要細細品嘗與享受…這裡有圓明武學眾學員以半年達成「用國術對打的夢想」的經驗分享。
張相片
2010年11月07日歐吉書教練「陳氏太極拳圖說」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0月31日謝中昱教練「楊式太極拳述真」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0月24日楊世芳教練「螳螂拳手法」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0月17日吳烱宏教練「形意拳講義」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紀宓妏教練導讀任致誠「陰陽八盤掌」活動照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目前開始教練群讀書會,由每個教練導讀一本武術書藉,分別依八卦、形意、螳螂、楊太、陳太幾個領域,希望能夠靠團隊的力量將武學程度提升,開始進行相互學習了,就先行我開始了,我選的是「游身八卦連環掌」這本書,把幾張照片列一列。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有學員問起中華武術為什麼那麼多招式?我想因為中華地區可能常戰爭,各地區的人常被趕來趕去,因為不同的族群融合造成武術的多樣化,許多招式別具特色。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有學員問起中華武術為什麼那麼多招式?我想因為中華地區可能常戰爭,各地區的人常被趕來趕去,因為不同的族群融合造成武術的多樣化,許多招式別具特色。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次套路練完了之後老師問起小八極套路中美人紉針這招,
老師問:你這招怎麼用?
我回答:左手抓、右手推,作摔法用。
老師說:如果是我我會右手拍,先破罩再說。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次套路練完了之後老師問起小八極套路中美人紉針這招,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是風聲?是鼓聲?是心跳聲?
您可曾感到空間中的波動嗎?當歐吉書教練的鼓聲響起,我乘著鼓聲的翅膀,刀隨風而動,似乎省力了許多。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是風聲?是鼓聲?是心跳聲?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選擇題考試:頭、手、腰、腳要斷那裡你自己選一個吧!我有時候會認為老師心中是不是這麼想的?在格鬥八極的三盤絞扣特性之下,老師在作組手過程中很自然的就轉到某個角度,當您抵死不從的時候他又會順力轉到另一個角度,最後發現一個現象,你越是抵抗就越是深陷泥沼,到最後都是你自己催毀你自己。一個以剛猛見長的八極拳,被釋放到這樣的程度,在我看來是升華許多了,因為不用太費力、不用比功力,只要這裡撥一撥,那裡轉一轉,把你打個結,就解決了這個爭執,圖是老師作獻肘一式的側照!這圖同時也藏了一個眼法的玄機可揣摩,下方附上兩個身體扭曲的美形圖選擇圖,大家欣賞猜一猜,答案就藏在影片中自己找吧^^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選擇題考試:頭、手、腰、腳要斷那裡你自己選一個吧!我有時候會認為老師心中是不是這麼想的?在格鬥八極的三盤絞扣特性之下,老師在作組手過程中很自然的就轉到某個角度,當您抵死不從的時候他又會順力轉到另一個角度,最後發現一個現象,你越是抵抗就越是深陷泥沼,到最後都是你自己催毀你自己。一個以剛猛見長的八極拳,被釋放到這樣的程度,在我看來是升華許多了,因為不用太費力、不用比功力,只要這裡撥一撥,那裡轉一轉,把你打個結,就解決了這個爭執,圖是老師作獻肘一式的側照!這圖同時也藏了一個眼法的玄機可揣摩,下方附上兩個身體扭曲的美形圖選擇圖,大家欣賞猜一猜,答案就藏在影片中自己找吧^^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丹經《悟真篇》云:始於有作人爭覺,及至無為眾所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常看老師隨手技法我們學習就不是那麼順利,如此圖紀教練推不動單腳站立的老師,雖然照片拍的有點斜,仔細看壁上線可知老師只是獨腳站立,甚至連明顯的前傾、沈腰、坐跨都沒有,請教老師,常發現是基本動作不夠確實,八卦掌重擰旋,需重新再理解擰旋的意義,從外形而到內在,如此圖是內在擰旋之力。作學問時,每當有疑惑時需從原點找,重新再面對自己,把自己當作一個藝術品盡善盡美的雕琢,如此始乎規矩,中乎規矩,自然化乎規矩,甚至神乎規矩,乃至創造規矩。我想學藝即是如此,透過學藝的過程開發自我,舉手投足皆符合藝道,才有可能神乎奇技!我是這麼想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丹經《悟真篇》云:始於有作人爭覺,及至無為眾所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常看老師隨手技法我們學習就不是那麼順利,如此圖紀教練推不動單腳站立的老師,雖然照片拍的有點斜,仔細看壁上線可知老師只是獨腳站立,甚至連明顯的前傾、沈腰、坐跨都沒有,請教老師,常發現是基本動作不夠確實,八卦掌重擰旋,需重新再理解擰旋的意義,從外形而到內在,如此圖是內在擰旋之力。作學問時,每當有疑惑時需從原點找,重新再面對自己,把自己當作一個藝術品盡善盡美的雕琢,如此始乎規矩,中乎規矩,自然化乎規矩,甚至神乎規矩,乃至創造規矩。我想學藝即是如此,透過學藝的過程開發自我,舉手投足皆符合藝道,才有可能神乎奇技!我是這麼想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吳教練這張圖很有趣,曾經有學員問起取方用兩隻手控制受方,受方另一隻手不會攻擊嗎?曾痛過的人都知道那是不容易的!這個動作是八極拳的小纏絲手,是八極的一個纏絲運用法,如何習纏絲,參考"陳鑫" 所著"陳氏太極拳匯宗"之論述: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吳教練這張圖很有趣,曾經有學員問起取方用兩隻手控制受方,受方另一隻手不會攻擊嗎?曾痛過的人都知道那是不容易的!這個動作是八極拳的小纏絲手,是八極的一個纏絲運用法,如何習纏絲,參考"陳鑫" 所著"陳氏太極拳匯宗"之論述: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張圖很難得,乍看之下手指的位置好像用指尖馭劍,其實是老師在練雙劍時脫劍,雙劍比單劍更難練,到現在老師已年過五十還是練習不懈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吾等小子更應迎頭緊追。隨著這圖讓我想到隔空馭劍之術,勾起了小時候港漫的回憶,在印象中武俠漫畫最早出現的隔空馭劍之術是1986年風雲的作者馬成榮的成名作中華英雄主角華英雄與日本刀法大家「無敵」決戰自由女神曾用中華傲訣最後一式-劍敖中華;之後好像黃玉郎也在醉拳中永遠不死大反派小劍仙與主角王無忌於黃山決戰時所使用的最後劍式(應該意指誅天這個劍招,曾看過的人一定知道我講的是什麼),看來隔空招式都是大絕招,都是放在最後才使用,不過漫畫好看,現實中如果真有隔空招式出現,到讓許多人不以為然了…呵呵^^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張圖很難得,乍看之下手指的位置好像用指尖馭劍,其實是老師在練雙劍時脫劍,雙劍比單劍更難練,到現在老師已年過五十還是練習不懈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吾等小子更應迎頭緊追。隨著這圖讓我想到隔空馭劍之術,勾起了小時候港漫的回憶,在印象中武俠漫畫最早出現的隔空馭劍之術是1986年風雲的作者馬成榮的成名作中華英雄主角華英雄與日本刀法大家「無敵」決戰自由女神曾用中華傲訣最後一式-劍敖中華;之後好像黃玉郎也在醉拳中永遠不死大反派小劍仙與主角王無忌於黃山決戰時所使用的最後劍式(應該意指誅天這個劍招,曾看過的人一定知道我講的是什麼),看來隔空招式都是大絕招,都是放在最後才使用,不過漫畫好看,現實中如果真有隔空招式出現,到讓許多人不以為然了…呵呵^^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