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需要細細品嘗與享受…這裡有圓明武學眾學員以半年達成「用國術對打的夢想」的經驗分享。

目前分類:中正紀念堂八極拳傳承週六班 (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吳烱宏教練隔空粘黏隨示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WAcY0MUbcI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腿法運用示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IM3TRmbUAU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斧刃腳的運用示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5c6L9M7u9I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座談武學精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0Tot4v72V0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粘聽勁示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7AmP1jJ5A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烱宏教練馬步雙栽教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c31tNZ9Mro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正人教練請教金剛八式打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0FycAN7YQ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武諺云:「力從地起,拳由心發。」看到這句話不禁想起格鬥八極拳小八極拳中的「開弓射雁」或許也適合詮釋,馬步轉換成弓步時,需將馬步扣地圓襠沈墜之力透過胯部旋轉,將力從地引起而上集中於丹田,此為下半身之結構,為「為力從地起」;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在台灣學拳常聽到「招勢」、「形勢」,招勢不同於招式,形勢也不等於形式,如同有些八極拳門派所謂的金剛八勢就不會寫成金剛八式(不過我看中國大陸那邊好像是用這個"式",但有些名家開始也將"形"與"勢"混用)。我在剛學拳時對這個「勢」字常搞不太清楚,後來經老師提點後才有些了解,我們常說"勢"力範圍,勢通常含有無形的氣質。形是外在的動作,形意拳好像有外形內意之說,這個"勢"與"內意"都是抽象的東西,如果真要解釋,我會說勢是身體操作招式所產生的「張力」,這股無形的「張力」將會形成某種氣勢,故學習中華武術不能不懂這些無形(或抽象)的東西,故我們常說國術是「字訣」的武術,我也常反省著我對這些武術中的字訣了解程度多少,就是對這個武術了解多少,而不是一味的苦練。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沈墜勁是八極拳的特色,但初學者做起要不是不夠沈墜就是不夠輕靈,沈有重的意味,墜有向下的意味,既然都是又重又向下怎會有輕靈浮力呢?要確實體會必需了解到何為謂沈之力與浮之力?舉常見武訣,「肘」、「氣丹田」、「鬆腰胯」…具沈之力,「涵胸背」、「虛領頸」…則具浮之力,雖是如此但確實做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